工作动态

THIS NAME

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工作动态 >> 正文

从"教"到"学":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协同育人的破界与重构

发布日期:2025-04-24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在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时代语境下,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转型。这场始于教学理念的变革风暴,正在重塑专业的育人生态,推动我们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,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协同育人新体系。

一、教育范式的价值重构:从知识传递到能力生长

在"新文科"建设背景下,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理念已突破"教师中心论"的局限,转向"以学生发展为中心"的建构主义范式。这种转变在《影视节目策划》课程中得到典型体现:教师从知识权威转变为项目导师,通过"策划案招标-团队组建-方案竞标-项目执行"的完整流程,让学生在真实项目情境中完成从需求分析到作品呈现的全流程实践。某学生团队为地方电视台策划的文化类节目方案被实际采用,正是这种教学理念变革的生动注脚。

教学评价体系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,形成"过程性评估+作品质量+行业反馈"的三维评价模型。在《影视编导基础》课程中,学生作品需要接受过程化考核评分,这种引入行业标准的评价机制,使教学效果获得真实市场检验。采用新评价体系后,学生作品在省级以上专业赛事获奖率稳步提升,印证了评价体系改革的显著成效。

二、育人生态的系统再造:协同创新的实践图景

校企协同育人已突破简单的实习合作层面,形成"课程共建-师资共享-项目共研"的深度合作模式。与某省级卫视共建的"融媒体工作坊",将电视台的季度选题会搬进课堂,行业导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从创意到播出的全流程实践。这种"真刀真枪"的实训模式,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3-5个完整项目经验,毕业作品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大幅度提升。

在这场教育变革中,我们深刻认识到:教学理念的革新不是简单的角色转换,而是教育生态的系统重构;协同育人不应停留于形式合作,而要追求深层次的资源融合与价值共创。当课堂教学与行业前沿同频共振,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统一,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才能真正完成从"制器"到"育人"的本质回归。这种变革仍在持续深化,但其显现的育人成效已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——唯有保持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,构建开放协同的育人体系,才能培养出适应媒体深度融合时代的创新型编导人才。

上一条: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 下一条:聚焦教学质量,共谋专业发展—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召开期中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座谈会

关闭